跳到主要內容區
00
 

論笛洛斯的脈絡論

脈絡論(contextualism)的主要動機是回應懷疑論的困惑,其基本策略是:說明懷疑論證藉由一種能引起對話機制的手段,讓我們傾向去將知識的標準提高到極難達到,從而使懷疑論證的結論─我們對外在世界沒有知識─為真。但這種對話機制不會使我們對外在世界連在日常對話脈絡下也沒有知識,因為我們有達到日常對話脈絡的較低的知識標準。因此,即使懷疑式論證具説服力,我們一般日常的知識宣稱也能被保護住。
  脈絡論者假定「知道」這個詞能在不同脈絡、不同知識標準下有不同的意義,然而這樣的論點使得脈絡論者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當持高知識標準的懷疑論者和持日常低知識標準的常識論者在同一個脈絡中爭論有關於知識的命題時,我們應該要依據高的知識標準還是低的知識標準來決定知識歸屬(knowledge attributing)語句的真值。針對上述問題,脈絡論的擁護者凱斯笛洛斯(Keith DeRose)主張:當雙方處在同一個對話脈絡中辯論時,他們所使用的知識標準就應該是同一個,但這樣的主張又會再引發新的問題,本論文乃是針對笛洛斯的幾個基本主張延伸出的問題作探討。笛洛斯擅長從日常語言之使用引申出理據,他主張「知道」是個脈絡敏感的字詞,會隨著對話脈絡的轉移而改變包含「知道」一詞之語句的意義。他並創造了兩個著名的例子,分別是關於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知識歸屬,意圖讓讀者能依據語言使用上的直覺而肯定他的脈絡論主張。
  原則上,脈絡論的主要對手是不變論(invariantism)。脈絡論的基本論點是:在不同脈絡下同一個語句可以有不同的真值條件;意即在不同的脈絡下,同一個語句可以產生不同的意義。由於不變論不容許:「S知道P」語句的真值條件可以依於說話者的脈絡而改變,雙方便在知識歸屬議題上有各種角度的爭論。此外,有一種不變論同意:當說話者宣稱「S知道p」時,其真值條件可以依主體的脈絡而改變,稱之為主體敏感的不變論(Subject-Sensitive Invariantism),他們的主張更是和笛洛斯的主張針鋒相對。本論文預計會分三個部份來論述笛洛斯的脈絡論;第一章先呈現笛洛斯脈絡論的基本論據,第二章接著探討脈絡論最常面臨的三個主要問題,第三章則細論笛洛斯和其主要對手-主體敏感的不變論之間的差異,並在明確釐清雙方論點後評估笛洛斯的脈絡論之優劣。

畢業年份 / 學期: 2012 / 下學期(Spring)
學生姓名: 王昭雁
瀏覽數: